秋收时节的玉米地,是女婿们的考场
发布人:admin 发布时间:2021.06.08 16:33:17
秋收时节的玉米地,是女婿们的考场
文 | 张仁义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。立罢秋,紧接着就是收秋,地里的农作物跟着时令赶趟似得成熟,割芝麻、薅花生、收玉米、刨红薯。
其中,收玉米绝对是这场收秋大战的压轴大戏。庄稼地里事不少,玉米地里故事更多。
在我的老家鲁山县乃至整个中原一带,玉米是秋季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,所以一说到收秋,一般特指收玉米。
收玉米,不说收,说成掰玉米,砍玉米。没错,就是砍!拿大镰砍,小铲子砍,够生猛吧。
收获农作物,配得上砍的,也只有玉米了,没听过砍麦子、砍谷子、砍豆子的。
农活忙时,谁家养几个大闺女,算是享了八辈子福。尤其是刚定下亲的,或是过了年想娶亲的,男孩子往准丈母娘家跑得更勤。
自家地里焦麦炸豆,正要下地,当娘的一句话:咱的活不关紧,快上你老丈母家看看去吧!有啥活抢住干,记住没!
确认过眼神,自行车一蹬,口哨吹着就窜没影了。衣裳也不换了,直接下地,抡锄头,操镰刀,扛袋子,担挑子,拉车子,脏活累活,不推不让。
人家姑娘也聪明,掂个篮子,陪你左右,时不时和你说上几句贴心话,熟络之后就不拘礼了,没人时说几句俏皮话很正常,姑娘拿手绢帮你擦把汗,再朝你抛个眉眼,心里就更暖了,活越干越有劲。
若几个准女婿凑一块儿,地里就更热闹了。还半晌着呢,丈母娘就撂挑子不干了,赶下工进屋里,一碗热腾腾的鸡蛋茶就上来了!
午饭保准也能吃上几块儿豆腐、花肉,公鸡不打鸣、母鸡不下蛋,老早就想杀吃呢!
这期间,女方家里时不时会有亲戚朋友过来“帮忙”,几天农活干下来,男女双方增进了了解,感情突飞猛进。
女方家人通过四季农忙,完成了对男孩子说话办事、礼节礼貌、劳动能力、人品素质等全方位考察鉴定,于是便有了故事。
收玉米,多数是男人砍,女人掰。把家里收拾停当,妇女们一手掂把椅子,一手牵着刚会走的孩子,下地干活。狗也跟在屁股后凑热闹。
她们的任务是将玉米从苞里剥离出来。不多时地上便金灿灿、白花花一片了。
一颗颗玉米粒紧紧地团结在棒子周围,整齐有序排列着,它们从一出生就成长在一个团队,因此它们更懂得空间的宝贵,兄弟之间互为依靠,亲密无间。
一个玉米穗上,若出现多个玉米粒,不讲政治,不守规矩,随意站队,最终受影响的是团队。不成器的玉米穗,农人们也是不屑的,随手便成全了鸡鸭。
玉米给童年增添快乐和满足感
农村人一辈子围着土地转,其实地并不多,也就一亩三分而已。但就在这不大的土地上却一季一季、一茬一茬上演着许多农人与土地之间的故事。
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烧玉米了,取来嫩玉米,大头一端插上铁棍,伸进锅台洞里,来回转圈烤,避免烧黑烤糊。
等到颜色焦黄,香气扑鼻时,拿出来地上一磕。捡起来时仍然烫手,左右手来回倒腾,一边不自主地朝玉米上“呼呼”吹气降温。
孩子们早等不及了,眼巴巴的。一掰两节或几节,分而食之,转住圈啃完还不中,颠倒过来再啃,直啃的一个个小嘴巴黑乎乎的,像是长了胡子。
在农村,玉米一直是主粮,过去,现在,将来也都是。所以,即便玉米身价再低,农村人还是会种的。
想吃鲜的,会赶在清明前后,在自家菜园里种上几棵春玉米。大范围种,要等到麦收时节。
玉米林里,母亲经常会套种一些秋黄瓜。一般会点在地中间或是不惹眼的地边上。
黄瓜对农村人来说并不稀罕,但“山里猴不敢引头”,还是不能让小孩们知道的太多。
等黄瓜开始坐胎儿,母亲就格外留意了。隔三差五擓个三号篮,在玉米叶窸窸窣窣中,眨眼便不见综影了。
从地里出来,篮子里躺着半篮黄瓜,或长或短,或粗或细,或青或黄,或老或嫩。我们关注的往往是黄瓜,而母亲脸上、胳膊上,被玉米叶拉出的几道红印子经常被忽略。
下学回来正饿,一看有黄瓜,捉住一根粗长的,手里揉搓几下,便啃起来,清新,解渴,止饥。
黄瓜“咔嚓咔嚓”一切,抓把盐一撒,拍俩蒜瓣,一搅一拌,爽口又下饭。
有时候,我也偷偷钻到地里摸黄瓜,出来的时候总是伤痕累累,没想到被玉米叶拉出的血道子,一出汗,猫抓一样疼,这才明白母亲为啥不让我们进地了。
围炉夜话
冬天剥玉米也可以很欢乐
丰收是可以拿出来“晒”的,没必要掖着藏着。很多家庭会挑些壮硕的玉米穗儿,把玉米苞剥开,像头发辫子一样一穗儿一穗儿编起来,挂树上、墙上、窗台上,把院子装点得满院金光,也是一道风景。
担回家的玉米棒子,地上、棚上晒干晾透后,剥玉米那可是一冬的活,急不得。
我觉着农人们种玉米不单是解决温饱,可能还有渴望富贵的朴素心理在里面,不信你往户家的里屋看,哪家的玉米,不是一圈,一囤,黄爽爽,白花花的,像不像真金白银,自来的富贵之气。
冬至过后,天冷夜长,喝罢汤,上庄下邻便串起了门子,火塘把家里烧的一屋子暖意。
一家老少围着篝篓剥玉米,是每天晚上的必修课。
一颗颗玉米粒挤的太紧,剥起来费劲儿,直抠的手疼,起泡,脱皮。
有人干脆负责在玉米穗上剥个头,隔两行剥一行,后面的人就好剥多了。
后来,有了剥玉米刨子、剥玉米机,效率大大提高,再不用担心剥玉米手打泡了。
邻居伯是个学问人,家里最先有电视,一到晚上吸引很多小孩光顾,剥玉米时会讲些小孩们爱听的“瞎话儿”,三皇五帝,天文地理,武侠传说,尤其是鬼故事,既引人入胜,又令人毛骨悚然。
我们刚想起身回家,一到院里,黑漆漆一片,坡上冷不丁传出几声鸟鸣,顿时浑身起毛,胆战心惊,赶紧折返回屋,继续剥玉米,一晚上剥几篝篓。
直到父亲打着手电,来把我们接回。现在总算明白过来,那可能是学问伯为了多剥玉米,而使的“诡计”。
玉米剥好了,自然有人来村里做爆米花。“嘭”的一声巨响,惹得玉米咧嘴大笑,孩子们受其情绪感染,捧着一大把爆米花开心得笑着。
玉米就是这么朴实,简单自己,成就你我,由于它和农民朋友志趣相投,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农民朋友最亲密的伙伴。
庄稼地里事不少,玉米地里故事多,说也说不完。